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看湖南丨 走走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听听这叮叮当当的声音…

世界看湖南 湖南国际频道 2023-02-23

点击名片,关注湖南国际频道,世界潮我看!


文学巨匠沈从文笔下的《边城》

将他魂牵梦绕的故土凤凰

描绘得如诗如画,如梦如歌

也将这座静默深沉的小城推向了全世界

 


湖南凤凰是一座朴素迷人的千年古镇

也是中国最富盛名的苗族聚居地之一

小城之中

随处可见穿戴银饰的苗族姑娘

惊艳着南来北往的中外游客

但他们也许不知道

湘西地区并不是银矿富产之地

苗家姑娘们华丽的银饰

全凭本族的银饰工匠亲手锻制

却创造出了中国最为璀璨的银饰文化

 


本期《世界看湖南》走进湘西边城

来到手艺人身边

感知他们令人惊叹的绝美技艺

 


无论是游龙飞凤

这些只存在于想象与传说的神异动物

还是花鸟虫鱼

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生物

在技艺精湛的苗族银匠手中

总是能信手捏来

这些巧夺天工之物

多产自于一个叫黄茅村的苗寨

叮叮当当的打击声

是这里的苗民最熟悉的声音

 

银匠麻茂庭的家里

一口老式火炉已伴随他40多年

苗族银饰锻制这门传统手艺

到他手上已是第五代


 

锻制苗族银饰工序繁复

成品精美绝伦

制作精良的苗族银饰

即便穿戴百年也不会变形开裂

而一件银饰的生命力

取决于它的每次锻打

落锤的方位和锻打的力度

都考验着银匠的经验和悟性

 

在狭窄的银条上

老麻不断地更换着雕刻用的扁凿

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中

扁凿宛若国画大师手中的画笔

挥毫泼墨之间,雕龙神形兼备

 


老麻所在的苗寨是远近闻名的银匠村

他这一辈的老银匠

依旧坚持着用祖辈传下的技艺锻制银饰

他们坚信,手工锻制的传统银饰

较之机械化生产出来的更富生命力

毕竟千百年来,银饰对苗家人而言

已不仅仅是一件饰品那么简单

更像是一种融入血液的生活方式



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苗族先民

除了口口相传之外

将本民族的图腾信仰、历史以及生活方式

都记载在了苗族服饰和银饰上

苗民爱银又敬银

每件银饰,都是一个富有生命的精灵

 


“无银无花,不成姑娘”

即便是在最简单的苗族女性服饰上

也有银饰的妆点

更不用说女儿家最看重的婚礼

就像是一场精美的苗族银饰的集中展示

从服饰到彩礼再到花轿

银饰无处不在

 


在苗族习俗里

一个小伙子要想娶到心爱的姑娘

就必须为她置办一套完整的苗族银饰

这并非是苗族姑娘嫌贫爱富

而是银饰对于即将出嫁的苗家姑娘来说

有着非同寻常的仪式感和神圣感

  


苗族银匠们将这门祖传技艺视若珍宝

当地政府在凤凰城内

创办了一家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传习所


 

年逾古稀的文师傅

是远近闻名的银饰錾刻师

一家人世代以打银为业

文学大师沈从文在其自传中提到的银器店

就是文师傅的祖父在凤凰城内所开设的

 


文师傅技艺精湛

对银饰锻制的每个过程都能娓娓道来

传习所内

时不时有游客驻足观看或是询问工艺

对于文师傅而言

制作银饰不仅仅是一门手艺

更是曾被保存在岁月之中的一段生活和记忆

 

由于年龄的缘故

文师傅的体力和眼神都不如以前

他把除錾刻以外的其他工序交给了年轻人

他则从旁指导

 


没有魔术般的神秘

也没有机械化的神奇

千百年来  

灵巧而充满智慧的苗族银匠们

身体力行传承祖辈留下的技艺

凭借着双手和最为简单的工具

制作出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苗银饰

 

技艺跨越千百年

书写着一个民族的历史

创造出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

融入无数人的生命轨迹中

这种技艺也就成了

一种文化、一种艺术、一种象征

得以传承……

 

为保护苗族银饰锻制技艺

这项古老而传统的民族技艺

2006年5月20日

经国务院批准

苗族银饰锻制技艺被列入

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更多精彩内容

敬请关注《世界看湖南》


收看方式:湖南国际频道现已覆盖全球230个国家和地区,电视用户可调频进行收看,网络用户可通过芒果TV的“直播页面→电视台→国际频道”(或点击文章末尾“阅读原文”)进行在线收看。


 

湖南山水人文/湖南经济发展/湖湘精神

全面反映湖南两型社会建设丰硕成果

由湖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

湖南国际频道湖湘文化带纪实性外宣窗口栏目

每周四18:20

世界看湖南,越看越好看!


监制/任帅

主编/谌伟春

编辑/李蕾蕾


// 点击图片 更多精彩 //

👇

世界看湖南丨与“诗词女神”杨雨一起穿越古今,领略炎陵客家山歌

世界看湖南丨辰河高腔:遗落湘西的中国戏曲活化石

世界看湖南丨常德丝弦歌不辍,一腔一调入人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